
創業中請首先應該摒棄“正態分布”思維。
這個世界是由兩個法則構成的,一個是高斯法則,也就是正態分布,簡單說就是“中間多,兩頭少”,比如一個班里,成績中間的學生多,成績特別好和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不會太多。另一個是冪律法則,可以理解為二八法則,比如20%的人口占據了80%的社會財富。
200多年來,人們一直以為世界循著正態分布運行,結果一誤數百年。
在高斯法則生效的領域,平均值非常重要,可以被視為整體的代表。但是在冪律法則統治的領域,平均值就毫無意義。
典型的案例是身高和財富,把姚明放到100個人中,并不會顯著改變平均身高,但把比爾·蓋茨放到100個人中,卻會改變平均財富。在高斯法則生效的領域,所有人跟平均值的差距不會很大。
但是在冪律法則分布的領域,跟平均值的差距就會大到驚人,比如,2016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是16.9萬元,而馬云的資產是1500億左右。大致來看,跟財富有關的所有的領域,彩票、創業、金融等都遵循冪律法則。
相較而言,冪律法則統治著、驅使著、成就著世界。
帝王,數千年來就那么幾百個。幾百個人,享盡天下繁華。
巨頭,每一個時代,也就那么幾家,幾家企業,號令天下企業。
企業,每個企業也就那個幾個人才,對公司生死攸關。
他們就是“冪”的典型代表。
冪律法則統治的領域,存在著贏家通吃和先發優勢被放大甚至產生指數級優勢的現象。在冪律世界里,你根本不知道成功是怎么分布的。如果沒有一個能夠持續地去試錯的機制和心態,那基本上你離成功的距離是萬水千山。
我們知道,經濟領域存在馬太效應,富人愈富,人們的收入分布是冪分布,企業營業額是冪分布,同樣地,財富也符合冪分布,有錢的公司越有錢,偉大的企業越偉大,大者,小的微不足道,人才其實也呈冪分布,一個卓越的工程師創造的價值可能比其他所有平庸工程師加起來創造的價值之和都要大,這就是一個冪定律。
然而,冪定律分布是一種極端不平等的分布,絕大多數事件很小并且不重要,只有少數事件大并且重要,而且冪定律中的平均值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預測性。同時,商業競爭會導致指數級進化懸殊,成功者必然受助于冪定律。
經邦股權經過十八年的市場實踐,發現股權激勵其實暗合冪定律,傳統的標準股權激勵、崗位激勵對于企業的發展并沒有起到預期的四兩撥千斤效果。事實上,一個企業的走向和發展速度可能往往是一個或者很少的幾個核心要素決定的。
企業“泛”人才落伍,“冪”人才抬頭
我們常說人才重要,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才。事實上對企業起到點石成金作用的不是人才,而是“冪”人才。
何謂人才?何謂“冪”人才?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對人才的認知僅僅停留在 “正態分布”的思維模式中。這會讓人將人均放眼都平均線,認為人的平均能力差距并不多。從而激勵了不該激勵的人,忽略人才的強者愈強的效能,對應該激勵的人才激勵不足,走上“泛泛”激勵之路。不經意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對企業而言,能產生力挽狂瀾、逆勢翻盤的人才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冪”人才。恰如一個人的各項能力,其中僅有一個或少數幾個是“冪”能力,人才當中也只有少數幾個是企業的“冪”人才。
雅虎沉船前夕,一連換了13任CEO皆拯救不了沉船大勢,不是接連聘請的CEO不夠優秀,而是他們并非雅虎的“冪”人才;沒遇見蔡崇信之前,馬云還是杭州一個籍籍無名,朝不保夕的窘困創業者,一遇“蔡崇信”,馬云成龍,阿里變巨擘……
據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全國人才資源總量達1.75億人,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例達15.5%,可基本實現2020年1.8億人、16%的規劃目標。隨著高校擴張,教育培訓成風,當今時代,人才不說多如牛毛,也談得上每一家企業都能有足夠多的高學歷人才,精準專業人才。
因此,在這樣一個人才隱隱泛濫的時代,如何從人才的亂花叢中,識別能都對企業發展實現冪增長的關鍵性人才———“冪”人才,這才是企業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張小龍之于騰訊,蔡崇信之于阿里,孫亞芳之于華為,都是難得的“冪”人才。同理,在人力資本時代,股權激勵的重點是尋找像張小龍、孫亞芳、蔡崇信之類的“冪”人才,重點激勵的是也應該是那個無法被輕易替代的“冪”人才。
唯有“冪”人才,才能帶給企業“冪”增長。
西方盛行激勵崗位,因為西方國家早已將崗位、人才標準化。但是在中國,崗位人才的能力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同樣的崗位,不同的人做出的效果截然不同,那么到底是“對崗”激勵還是“對人”激勵,這是一直引起爭議的問題。經邦發現,照搬西方的崗位激勵,效果微乎其微。激勵崗位,不如激勵人才,激勵人才,不如激勵“冪“人才。
1+N、2+N的激勵模式,是典型的“冪”激勵,即關鍵人才的激勵程度,遠高于其余人才的激勵。激勵對象一旦脫離“冪定律”,激勵的重拳將打在軟綿綿的棉花上,不怕勞民傷財,就怕激勵錯了對象,積重難返,舉高難放,將企業帶入萎靡不振的可怕局面。
股權“冪”時代,引爆股權能量指數化增長。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寡頭者幾乎壟斷所有的利潤,這也是符合冪定律的。一個真的壟斷者可以撲捉到的價值是其它一百萬個競爭對手都彌補不了的。
在創業中,平均值是讓人趨于平庸的一種誤導,所以,創業者和投資者不能聽信平均值。
資本市場上,風險投資的回報是符合冪定律的。如果一些大的基金公司告訴你年回報是多少,基金漲了多少,都請不要相信。因為每一個基金并不是投了一大堆一倍兩倍三倍做平均數,而是它抓到了一個有潛力做到行業寡頭的公司。比如,DCM很牛是因為它投了唯品會;紀源資本很厲害是因為它投了阿里巴巴;雄牛很牛是因為京東賺了很多錢。
所以,創業公司一定是要先找到一個細分市場,然后去壟斷這個市場,然后逐漸擴大,做到寡頭。每一個公司都應該是一個狹窄領域的寡頭。雖然可能現在還不是,但是應該懷著這樣的思想和計劃去打造自己的企業。
同樣,對于股權而言,一個寡頭企業的股權價值可能是其它同類型企業永遠望塵莫及的。
股權激勵到不同人,會產生不同效用,人才很多,但僅僅有那個幾個人重點激勵,股權價值才會產生“冪”增長。
恰如人才是以“冪”律分布的,股權也要以“冪”律運用,否則股權激勵就難逃“泛泛”激勵。
激勵不到位等于沒有激勵,激勵錯了人等于葬送企業性命。
密碼鎖的秘密是一寸數字,股權激勵的密碼,又是什么呢?股權激勵的密碼,全在一個“冪”字上。
股權“冪時代”,呼吁企業以人才激勵冪定律為劍,將有限的股權激勵到優的人員上,行“引爆股權能量指數化增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