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疑問:
我的公司是一家以肉食品加工為經營主體的農業產業化公司,我想問的問題跟虛擬股有關,第一,虛擬股金繳納的時候財務收取是以已經付款這種形式做賬目處理,還是以股金的形式?
第二,關于期股,如果說分子公司因為客觀因素出現虧損時,其繳納的虛擬股的股金是否要扣除本金,因為我們虛擬股“股民”,他沒有享受增值權,所以一旦出現虧損,他是否應該承擔經濟責任?扣掉他的本金?
第三,分子公司,因為規模的不同,盈利結果會有一定的差別,如果出現經營結果好的負責人繳納虛擬股金比經營業績差的人交的反而少,如果分配利潤的時候獲得的紅利大于這個繳納股金多的但是業績不好的負責人,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出現不公平?
第四,如果是上市公司做虛擬股,每股溢價的價格是與凈資產相關,還是與利潤或者銷售收入有關?
經邦資深合伙人郭彥虎
解答
“虛擬股金”財務記賬屬于人工成本
這位企業家年好!第一個問題關于“虛擬股金”財務記賬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虛擬股和實股的區別,實股是在工商局注冊的,它的價值跟公司的資產有一定的關系,是擁有實股資產的,而虛擬股并不擁有股權資產,跟公司的資產沒有對應的關系,實際上只是擁有某種股權對應的一些收益,比如,干股享受分紅權,期股享受增值權,這二者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另外,實股受制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的約束,而虛擬股是公司跟員工之間的約定,遵守的是合同法,這二者遵守的法規約束條件和他們本身的特性是不一致的。虛擬股只是拿到某些對應的收益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擁有股權資產,所以在實際操作過中表現為獎金的形式,虛擬股是在稅前完成分配的,而實股是在稅后完成的,在財務記賬方面,應該把虛擬股記成人工人成本,屬于一個員工的薪酬支出,雖然從財務上講他是收益人工成本,但是用股權激勵的理念,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為獎金的方式。
保證金在觸碰公司紅線的情況下是不予退還的
關于保證金,需要說明的是購買實股叫“購股款”,相當于拿錢買東西,買到了“實股資產”,而虛擬股并不是真正的擁有公司的股權,所以叫“保證金”,并不是花錢去買東西,而只是擁有了參與股權激勵的資格,這個保證金相當于參與的門檻。
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購買實股相當于“購股款”,成為股東之后要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出現利潤虧損他是有損失的,但是保證金是不承擔公司經營風險的。員工拿到股權的收益的理由是他給公司做出了貢獻,承擔了責任,實現了公司的業績目標,他是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承擔的責任,靠自己的業績創造來獲取股權收益,而實股股東是靠出資來獲取股權收益的。
虛擬股東屬于人力資本,一般在設計的時候有一種情況下保證金是不退還的:如果公司有很多的紅線行為,而員工嚴重違反了公司的紀律,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觸碰到紅線的時候,這個保證金是不退還的。因為沒有承擔一個合伙人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時候應該有一定的懲罰措施,這個保證金雖然不存在經營風險,但是違背風險是要承擔責任的。
股權收益公平與否應看游戲規則的制定是否公平
股權激勵的時候,保證金的繳納實際上是利用了人的某種心理——“錢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員工把錢放在公司的時候,無論承擔還是不承擔風險,他都會關注企業的發展。這實際上是一個技巧性問題,并不在于繳納了多少的保證金,而在于把錢投入到公司之后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公司。
在用虛擬股做股權激勵的時候,因為平臺不同,保證金的數額都差異很大,因為激勵的本質是激勵員工承擔責任,做出業績,多拿到收益,保證金并不是分錢多少的依據,分錢的多是是取決于業績的。
不同的平臺,有的子公司大,有的子公司小,假如繳納了同樣的保證金,因為平臺不一樣,年底的時候收入也會不同,即使是經營能力相當的兩個人,因為業務板塊的不同,到了年底收入差距也會很大。
事實上在實行股權激勵的時候不是怕誰拿的多誰拿的少,關鍵在于拿到的收入是否合理,關鍵在于游戲規則制定的是否公平。所以說看結果沒有的公平,也很難判斷誰的功勞更大一點,但是只要把握一點,只要游戲規則是公平的,過程是公平的,大家都是認同的就是公平的。
只有這樣才會在市場激發優秀人才的潛力,我們希望有能力的人擁有好的事業平臺,這個過程也是選擇人才的過程,在一個小平臺做的優秀的人才可以放到更大更好的平臺上去發揮價值,這同時也是激勵的另一種形式。
上市后股票溢價的價格跟公司的定價有關
關于您上市后虛擬股每股的溢價的價格是與凈資產相關是與銷售利潤和銷售的收入有關,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看你的公司的估值的依據是什么,公司權重哪一方面,公司的定價是靠什么評估的,如果是重資產公司,可能定價的依據就是公司凈資產,如果是輕資產公司定價的依據就是公司的銷售利潤和銷售收入,還有可能是這二者的疊加。
經邦咨詢股權激勵專家介紹
郭彥虎老師簡介

資深戰略管理和股權激勵專家
經邦咨詢合伙人,項目總監
10余年企業管理咨詢經驗,提出公司戰略發展、 創新治理、股權激勵三位一體的企業頂層設計理 論模型,主要專注于企業戰略導向的長期股權激勵方案設計,
8年大型企業管理實踐經驗,曾在知名外資企業擔任高層管理職務
曾為50余家企業提供過股權激勵、戰略規劃、組織管控及相關的管理咨詢服務
咨詢項目
遼寧成大股份、伊電控股集團、安徽順達集團、河南威佳汽車貿易集團、山東禹王集團、新疆輕工設計院、寶利根(成都)精密模塑、西藏奇正藏藥股份、吉林華微電子、安徽皖新傳媒、上海大眾聯合集團、上海富春集團、浙江大東吳集團、浙江能源集團、浙江鐵路投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