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億估值到全線崩盤;
從富豪榜35億身家到列入“老賴”名單;
ofo和戴威,用鮮血給我們書寫了一本啟示錄。
ofo戴威:被法院列為“老賴”限制消費
近日,ofo創始人戴威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被北京海淀區法院正式列入“老賴”大名單。在一紙限制消費令下,飛機、高鐵、旅游、房子統統拜拜了。
遠比個人危機嚴重的是,ofo穩定的用戶群一夜崩盤。截止到2018年12月18日,其排隊退押金的用戶已突破1000萬人。若以每人99元計算,ofo僅押金一項債務就高達9.9億,更何況相當一部分人的押金都是199元。
這意味著ofo距離破產僅一步之遙。
有人說,押金在賬戶上,直接退回去不就完了么?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據財新網報道,早在2017年12月,ofo就因資金緊張,將30億用戶押金挪用一空。
滿城穿梭的小黃車,為什么說黃就黃?
從2015年成立至今,3年里ofo一共拿到12輪投資,融資金額高達150億元。2018年3月,ofo估值30億美元(近200億人民幣),創始人戴威的身家超過35億人民幣,榮登胡潤年輕富豪榜。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里的評句送給戴威恰如其分。
大起大落的故事從來不乏復盤者,以從帝國崩塌的前因后果,還原一份《創業啟示錄》。
派系斗爭、上層變動、腐敗成風都曾是ofo的殺手之一,但這些病沒有切中要害,正如馬化騰所說:“這么多分析(ofo)的文章,沒有一個說到真正原因。”
馬化騰:這是一個價值200億的教訓
12月20日,在一個“誰殺死了ofo”的朋友圈討論中,馬化騰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真相:“veto right(一票否決權)”
ofo作為一家創業型公司,竟然有5張否決權票,它們分別是:戴威、滴滴、阿里、經緯和金沙江創投。
當遇到利益不均、意見不合時就否決,甚至惡意使用否決權,這樣的公司怎么開下去?
所以,雖然ofo背后的大山一座比一座強,但這種盤根錯節的股東關系,從ofo誕生之日起,就埋下了潰敗的種子。
從這個角度看,ofo 的教訓價值遠超200億。
ofo“否”死之路
1、15億美元融資流產,滴滴一票否決
2016年9月,滴滴成為ofo的戰略投資人,在董事會獲得了一票否決權。程維從日本拉來軟銀一筆15億美元融資,條件是戴威接受滴滴高管進入ofo。
好景不長,戴威和滴滴交惡,趕走滴滴系高管,被惹怒的程維直接動用一票否決權,拒絕在投資文件上簽字,15億美元融資胎死腹中。
2、與摩拜合并流產,戴威一票否決
在摩拜與ofo談判合并時,雙方達成了這樣一個默契:合并后的公司設立聯席CEO制度,由摩拜CEO王曉峰和ofo創始人戴威分別擔任,董事長任命權歸屬滴滴。這樣一來,代價是戴威將喪失部分控制權。因此,戴威行使了一票否決權,導致合并流產。
3、滴滴收購,阿里一票否決
2018年4月,滴滴高層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快可于6月官宣。到8月的時候,滴滴與ofo一度已經談攏,只差簽字。
關鍵時刻,阿里否掉這次收購案。
原因在于,滴滴收購ofo后勢必重啟與摩拜合并,而騰訊是摩拜大股東。這意味著共享單車將會成為騰訊的天下,對阿里的支付業務非常不利。
就這樣,各方的纏斗與斡旋,各方的利益與沖突,讓ofo失去了三次好的機會。
ofo啟示錄:絕不能放手的“決定權”
任正非不到1.4%的股權,掌握萬億華為;
馬云7%的股權,阿里巴巴還是他的;
馬化騰13%的股權,騰訊永遠是他說了算;
劉強東15.8%股權,京東連個二號人物都沒有!
即使股權被稀釋到極致,他們也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權,沒有任何投資方可以挑戰他們的權威,更何談一票否決。
現在來看,ofo的頂層設計荒謬到極點。
200億的教訓給戴威就夠了,企業家們在瑟瑟發抖的同時,也該醒悟股權分配和企業的頂層設計有多么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