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說的是企業家應去除心中的小我,成就員工的大我,甚至達到利益眾生的無我。中國社會當下業已到了“三千年變局”的緊要關頭,股份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無比重要的地位,股權時代已經來臨!
有大抱負者成大業!希望在這本《股法》的幫助下,每個企業家都能去除心中之賊,舍得分,愿意分,會分,能分,巧分!早日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帶領企業走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個時代。
《股法》——股權時代企業家必讀寶典。
……
股權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說給員工發個紅包就相當于常規炸彈,那給員工股權就相當于是原子彈,兩者所產生的影響是無法相提并論的。股權是一種核能,如果你能控制得好,它就是一座核電站,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企業供應能量。但如果控制不好,它就是原子彈,一旦爆炸,一切也就隨之灰飛煙滅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常說“股權激勵是把雙刃劍”的原因了。
之所以說它是核能,而不是什么一般的能量,主要是源于股權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企業家務必要明白,股權是一種寶貴的稀缺品,是昂貴的激勵——只要企業仍處于上升期,股權的價值就會一直膨脹下去。也正因為如此,相比于一般的激勵方式,比如漲工資、發獎金之類的,股權對于員工的吸引力久大得多了。
原子彈與核電站的區別在于是否在受控狀態下穩步釋放核能。
按照正確的方式“釋放”股權,可以利用它凝聚人心,發揮一切力量做強做大企業。不得不說,有很多大企業的發展都借了股權激勵的“東風”。房產巨頭萬科在實行股權激勵計劃之后,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前20年的平均水平。從2005年開始,萬科的業績和二級市場上的表現,都讓人驚嘆。萬科的高速增長,和其當時正在實施的股權激勵有著緊密的聯系。2007年,萬科的業績增長達到了階段性的頂峰,而這一年也正好是它首期(2006年-2008年)股權激勵業績考核的后一年。[1]
按照錯誤的方式釋放股權,就會引發巨大的災難,輕則企業發展受阻,重則創始人被掃地出門,企業清算破產。大型乳業集團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創造了中國乳業的神話”。在2005年到2006年間,他曾經捐出他自己所持有的蒙牛的所有股份(約占蒙牛股份的10%)設立了“老牛專項基金”,用來支持“三農”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在蒙牛的數年間,牛根生不斷地踐行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人生哲學。可是,結局卻不盡如他意。
2008年,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中國的乳制品行業都遭到了打擊。作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蒙牛也未能幸免于難。蒙牛乳業(2319.HK)曾一度從每股20港元急劇下跌至每股6.65港元[2],市值從300億港元縮水至120億港元[3],隨時面臨資本市場上惡意收購的危險。此時蒙牛的股權結構中,以牛根生及其團隊為代表的中資系[4]的股權,在經過了兩輪大規模的減持之后,所持有的總股本降到了28%,根本不足以實現對公司的控制。
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以61億港幣收購蒙牛[5],原本的“股散人聚”卻變成了“股散人散”。
散股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策略和方法,短時間內,面對送到眼前的財富,員工自然非常感激。但這個效果無法持續,所謂一年激動、兩年平淡、三年疲軟,小股東的持久性沒辦法保證,一旦公司上市了,股價上漲,小股東就可能會大量拋售股票,換取短期的利益。這時,難保趁勢而入的外部投資人不會找準機會,取而代之。
如何處理股權是一項需要哲學思維的活動,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總結出了十二字真言——“看破還需看重,看重也需看破”。意思就是,既不能因為股權的重要性而不分股權,也不能因為分股的好處而亂分股權,前者因噎廢食,后者輕重不分。
淘寶搜店鋪【經邦書苑】
《股法》鏈接(拍下即可發貨啦!)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9.RaAmMC&id=44547408797&abbucket=20 書籍訂價:98元/本(精裝硬殼、全新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