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邦《寡頭股權方案班》在上海如期開課,經邦國際創始人薛中行博士在課程第一天為到場的企業家學員講解了股權激勵的頂層設計以及寡頭之路等要點,獲得在場學員的一致認同,在國內市場經濟高度資本化的今天,許多企業家學員是抱著為企業尋求上市機會的目的而來,這其中就暴露出一個極其普遍的問題:究竟是找券商做股權激勵還是找經邦?經邦的股權激勵與券商又有哪些不同呢?
01
出發點不同,定位不同
券商看的是法,更加講究規范,券商在幫助一家企業做股改的時候,他的定位是幫助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最大限度的IPO,而且這個定位不以他主觀意志為轉移, 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壟斷經營性質;經邦做股權激勵的時候看的是人,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需要什么樣的人,一切以發展為前提,在規范的基礎上謀求發展才是經邦做股權激勵的核心定位。
經邦幫助企業做股權激勵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健康穩定的成長,希望它發展成為行業的寡頭。從是否能成為寡頭這個角度來講,經邦和券商的差異巨大。薛中行博士講道,我們看財經新聞的時候發現,2015年,上市公司里有1/5的企業年利潤連一套上海的房子都買不起,這樣的上市結果是否成功是令人質疑的,經邦做的股權激勵并不是以上市為目的,我們希望的是這家企業無論上市與否,都會超越他的利潤至少遠遠勝過在上海買套房子!
早在2000年以前,我就在券商幫企業做上市,那時候年底分紅有時候能拿到200萬,薛中行博士在課程現場感慨道,但是我依舊選擇跳出來創辦經邦,專注為企業做股權激勵一件事,并不是我有多清高,多不屑于賺錢,而是出于對民營企業的一份責任心,我看到太多券商幫助的上市企業,至今停在證券指數一個范圍點不上不下,企業發展遲緩,這是典型的為了上市而上市的做法,我是非常不認可的!因此經邦一直以企業發展為首要目的,為企業打造適合的股權激勵方式,真正幫助企業實現超額利潤增長。
因為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股權激勵方式,并且股權激勵需要符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定位,其核心都是圍繞如何促進企業的發展。
什么樣的人是我們股權激勵的對象?
給多少股權是合適的?
一切都是在圍繞人來進行的,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有源源不斷的股東加入,所以股權激勵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激勵的開始,萬里長征是很長的;券商在做股權激勵的時候注重規范,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不管是財務、法務、還是稅務,但是這一切的核心都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在經邦看來只是工具,在座的顧問老師都可以解決,但是股權激勵到底是用來干什么,這是經邦一直在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也需要各位企業家朋友深深思考。
薛中行博士在課后與企業家閑談時提到,最近剛剛敲鐘上市的東鵬控股,其實經邦早在2015年就與東鵬達成股權激勵項目合作,而那時候東鵬的老總何新明何總也感慨道,東鵬已經是第三次做股權激勵了,前兩次都不盡如人意,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第三次交給經邦,就是希望經邦能伴隨東鵬一路發展,最終走向上市之路,真可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5年的陪伴,東鵬上市了,而經邦的服務一直沒有停過。
課程進行到第二天,薛中行博士為大家進行《五步連貫激勵法》的課程講解,他提到,其實企業內部的股權激勵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底怎樣做才能讓企業內部人人滿意,達到一個公平的激勵分配呢?
薛老師繼續道,其實我想說沒有真正的、絕對的公平,如果要想做股權激勵實現絕對公平或者是道德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為從道德和人的社會政治身份或者說角色來講的話,沒有公平可言,在一個公司里老總和員工不可能掙一樣多的錢,如果要實現絕對的公平就不要做股權激勵了。
其實我們這里談到的公平是相對的公平,這種公平是他的價值貢獻和價值創造與未來獲得的收益和未來成長是對等的,這是做股權激勵公平性的依據,所以企業家首先對公平應該有所判斷,當然這其中必然存在爭議,沒有設想的那么圓滿,所有的公平都是相對的。
從細節上來講,本質上如何實現公平,就是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讓體現公司核心競爭力或者價值創造力最大化的這些人獲得更大的未來收益和未來成長就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