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經邦企業股權激勵咨詢第三天流程預告
今天將由經邦咨詢總經理王俊強老師為大家帶來股權激勵方案演練的相關實操內容,以及董事長薛中行、資深合伙人鄭波和李明星三位老師為企業家路演方案的專業點評,引領企業家們在展示交流中發散思維、碰撞靈感,升華企業治理之道。
經邦觀點:員工期權發放,您做對了嗎?
1“我就是要出讓10%"
當我問公司的領導人們,你們是如何得出這個10%的股權激勵百分比時?他們通常回答說“這聽上去很合理”或者“別的公司也是這么做的”。然而,不同公司的10%的股權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同樣是10%,不同公司的員工得到的股權價值完全不同。所以,在計劃股權激勵的比例時,“聽起來合理“可不行。
2期權一次性大量發放
公司創始人們常常想獎勵那些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他們會把大多數股權激勵都發放出去,只留下一小部分留作將來發放。但是,這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期權發放給新員工,或者要減少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
3退出條件苛刻
為員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你被通知獲得了價值$50000的公司期權,但必須為公司工作滿三年后期權才能成熟,只有公司上市或被收購你才能行權或退出。
這就是股權激勵的不對稱性。股權激勵在授予時看起來就是實打實的錢。但是時間延遲,或其他限制條件會給其價值打心理折扣。有時,這些心理折扣比實際的折扣要大的很多。
4只有重點員工才能獲得期權
公司領導層喜歡告訴員工們“你們是公司寶貴的財產”。但是當公司計劃發放期權時,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是真正重要的。
多年的研究告訴我們,給更多的員工發放期權是有道理的:那些快速增長的公司為股東帶來的回報,遠大于那些股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公司。
5根據不靠譜的數據給員工分配比例
你可能會在某些薪酬水平調查報告中看到過“合理”的股權激勵比例,或者在一些會議上聽人說起過這類話題。
例如,公司CFO應該拿1%,市場總監應該拿0.5%。但員工真正關心的是他們拿到的期權的實際價值。要因人而異。到底發放多少期權才能吸引、留存、激勵優秀的人才?
薪酬市場調查可能會對你做出決定有幫助,但只有你自己了解公司的每一位員工,也只有你自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務必按照公司的實際情況給每個員工發放合理的期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