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的影視作品中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的表現讓屏幕前的人血脈膨脹,肅然起敬。毫無疑問,美軍特種作戰隊是當今世界上反應速度快、作戰效率高的敏捷團隊。在阿富汗反恐戰役中,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每月可執行300次突擊任務,僅有120余人的“綠色貝雷帽”,先后絞殺了3萬余名敵軍……
讓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克敵制勝的精髓究竟何在?
是先進的裝備?
一流的隊員?
嚴格的訓練?
……
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背后看不見的,能夠有效操控他們的天才的制度設計——一套激發團隊主動思考、主動擔責的機制。
美國特種作戰的基本戰斗單位是類似于“12勇士”的行動小分隊。小分隊通常由12人組成,包括一名大尉指揮員、一名副手和十一名各軍兵種專家軍士。美國特種作戰體系就是由這一個個“12勇士小分隊”組成的大團隊。行動小分隊在執行前線任務時,賦有充分的臨事決策權,確保在應對不確定環境時,能夠快速反映做出調整,完成任務。
一個國家、一個軍隊、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其實管理的內核和精髓都是一致的,說到底都是對人性的把控,都是經營人,經營人性。縱觀歷史王朝以及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管理機制,不得不慨嘆:有的是蠢材設計,天才執行,有的是天才設計,蠢材執行。毫無疑問,后者才是人們追求的!
1、傳統的“精益管理”已逐漸失效
工業革命時代,西方提出了“精益管理”體系,并成為現代管理學的基礎。精益管理具有以下3大特征:
·垂直管理控制:建立起一套垂直管理架構,依賴中央指揮部發出指令。
·細化分解步驟:將工作細化拆解到每一個簡單步驟,強化工作標準制定和執行。
·消滅可變因素:管理者負責思考、工人負責執行,弱化個體思考力。
“精益管理”在整個20世紀獲得了成功,已被實踐證明在應付大規模靜態、可預測環境時,能夠達到極端高效,但在充滿動態變化的環境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同馬基諾防線一樣,不足以應對動態、不可預知環境要求,因為這樣的制度大的壓制了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人類同于簡單的機械裝置。
2、新時代需要“合伙機制”
21世紀是一個更互聯、更難預測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非線性運行的環境,每一個細微變化都可能對結果產生巨大影響。就像反恐作戰不可預測一樣,再詳細的作戰手冊、再具體的模擬演練,也無法涵蓋實際作戰中所有的可能性。
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下,自上而下的“計劃性體系”已難以生存,必須建立起一套新的、有效的管理機制,以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變化。這種新時代下新的管理機制,我們稱之為“合伙機制”。
通過合伙機制,使企業內部奮斗型人才生生不息的主動奮斗,外部優秀人才源源不斷的加盟企業。使我們的企業在這個錯綜復雜的新環境下,能夠抵御環境變化沖擊,并及時做出正確的應對策略。
3、構建合伙機制的4大要點
馬云說“下一輪競爭、不是人才競爭,而是合伙人機制的競爭”。構建合伙機制就是要求企業打破過往中央集權、層層審批、層層匯報的層級架構,在企業內部構建起平等、多向的生態架構。讓公司轉型成為由若干小團隊組成的大團隊。
構建合伙機制并非簡單的合資合股,也并非簡單的利益分配。構建一個有效的合伙機制必須注重組織賦能、團隊互信、信息互通、利益共享4大要點。
① 以組織賦能取代垂直管理:組織賦能就是要明確小團隊業務經營管理責任主體的定位,細化落實關鍵目標、指標,賦予小團隊充分自主經營管理權限,鍛造團隊自發智慧,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新體系下,企業領導人的職責將逐步由事務決策,轉為構建并維持良好的企業組織生態系統。
② 建立互信和目標一致團隊:失敗的團隊沒有英雄。團隊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美軍特種部隊魔鬼訓練的目的不是培養超級士兵,而是建立團隊互信,促進團隊成員深度了解、緊密協作。團隊行動是信任基礎上的一致行動。
③ 以信息共享打破信息深井:在企業內部建立靈活、多向的溝通型關系,鼓勵信息及時共享、強化團隊協作。授予權限的人要加強信息監控,幫助防范授權風險。獲得權限的人要主動提升視野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行動。
④ 以利益共享取代固定薪酬:組織管理體系的變革需要利益分配機制的保障,沒有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利益就難以保障共同的合作。通過構建合伙人制,讓員工成為自己的老板,讓員工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投入日常工作,并分享事業收益,這會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的動力問題。
其實這樣的機制設計已經在很多企業開始有效推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明星企業阿里、小米、華為 、碧桂園、恒大等等。企業從傳統的精益管理到“合伙機制 ”已經勢在必行。也許您不會成為美軍,但您一定需要強悍如美軍的團隊。
有人稱現在的時代為“U”盤時代,就是即用即插,用完即拔,可以真正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和共通,或者現在也被人稱之人“共享經濟時代”,在這種時代趨勢下,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共享、共擔的關系。這樣的模式就需要用新的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去實現有效的、長期的合作關系。
縱觀國內的“合伙人機制”大概有3種模式,就是比較粗放的“承包制”,以超額分紅的方式激勵員工;第二種就是比較短期的激勵方式“阿米巴”,運用的好可以起到不錯的激勵效果,第三種就是被大力推廣的“股權激勵”,這種方式就比較靈活,可以適用于大多數的企業。
4、很多企業,尤其工程類企業急需“合伙制”
經邦咨詢18年專注股權一件事情,18年來股權的分配方式和理念其實也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作為經邦咨詢“項目工程工作室的總監”,在這個行業我已經深耕10余年,服務業內企業上百家。在深度服務項目工程類企業過程中,我們深感這類企業在迎來“交通強國、新型城鎮化、PPP……”等市場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人才斷檔、淪為“黃埔軍校”,跨區拓展難、經營任務分解不下去,薪酬管理粗放、項目管理效率低,技術壁壘不高、顯性化成果不多等問題。
項目工程類企業大的特點是“人本驅動型”、“離散性”。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資源,而人才與企業間的關系又相對松散、獨立。員工與企業往往存在思考維度不一致問題,這也是很多企業存在經營任務分解不下去、淪為“黃埔軍校”、年終獎激勵效果不佳等等問題的根源。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僅從薪酬、績效或項目管理等策略層面做文章是治標不治本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革新企業管理機制,從傳統的“雇傭制”轉變為“合伙制”,讓組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主動性。
作者介紹:
經邦項目制工程類工作室總監——陸柳青
12年股權咨詢經驗,奉行“前瞻布局+專業方案+藝術實施”理念。
為客戶量身定制股權激勵方案,致力于締造中國項目工程企業“智本+資本”雙輪驅動。